首页 - 網站關鍵詞優化SEO方法有哪些?網站關鍵詞SEO優化策略詳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陳亞蘭 >三孔指的是 三孔景區遊玩多長時間 正文

三孔指的是 三孔景區遊玩多長時間

来源:機不容發網编辑:陳亞蘭时间:2025-07-05 07:51:14

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孔子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孔子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衍聖公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衍聖公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文/秋韻 編輯/淑為 圖片/網絡

三孔指的是 三孔景區遊玩多長時間

曲阜是世界四大聖城之一,被西方人稱為東方的耶路撒冷,當然這源於古代的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老夫子。孔夫子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至今無法令人超越,其主張“有教無類”使平民百姓也得到了教育機會。孔老夫子又是最聰明的,縱觀古今,有幾人能讓世代子孫得到自己的蔭護而受寵於幾千年,唯有孔老夫子!

懷著對孔老夫子的崇敬,我和友人、孩子一道去了曲阜,瞻仰了三孔

孔廟

參觀孔廟,從孔廟的第一道門,也是明代的曲阜城正南門開始。老遠就可看到門上方四個大字,“萬仞宮牆”,字為乾隆皇帝所題,係子貢對孔子的頌揚。據說有人稱子貢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媲美。子貢說:“如果一個人的學問如一座牆,那我的牆才一仞高,與人肩齊,人們可由此而窺內見底,而孔子的學問是數仞宮牆,在門外是看不到的,隻有到了門內才知他的學問高深莫測”。後世用“萬仞宮牆”以讚孔子學問博大高深。

進孔廟的起點為“金聲玉振坊”,坊題“金聲玉振”,語出孟子讚孔子之辭。金聲玉振之意,是說古代奏樂以擊鍾開始(金聲),到擊磐結束(玉振),擊鍾的金聲與擊磐的玉振之音,意味著音樂的條理的開始(音樂旋律之始)與終結,象征著孔子思想是集自遠古至孔子生前時所有名賢大德仁者智者思想成果的大成者。讚頌孔子對中華民族古代文化思想的集成所作出的曆史偉大貢獻。

過“金門玉振坊”是欞星門”, 來到孔廟進入的第一道大門叫欞星門。由乾隆皇帝手書“櫺星門”3個大字。在孔廟建造欞星門並作為第一道大門,是說尊孔如同尊天。門扇是由欞子結構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廟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學士都來此學習。這就是孔廟建欞星門的原因,總之都是尊孔之意。再入,為“聖時門”。“聖時”二字,也出自孟子對孔子的評價讚頌。孟子認為,古代的聖賢中,伯夷為“聖之清者”,伊尹為“聖之任者”,柳下惠為“聖之和者”。而孔子,則是聖賢中最善於審時度勢、把握時機、適應時代之變的人,他是聖賢中最適合時代、被各個時代所需要的人,因而是“聖之時者”,他集中了上述三個聖賢的優點,是三個聖賢優點的大合成者。孔廟的主體建築“大成殿”,其取意也在這裏。

當我們走在“避水橋”上時,又想到了一個關於紀曉嵐的故事:當時皇帝乾隆讓紀曉嵐在他上橋、走到橋中和下橋時各說一句話。紀曉嵐領旨。當皇帝剛走上橋時,紀說,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您步步高升;當皇帝走到橋中時,紀又說,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您人才兩旺;看到皇帝走下橋,紀接著說,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您後繼有人(當時有皇子跟在皇帝身後)。這段軼事體現了紀曉嵐無愧於“鐵齒銅牙”的美譽,也豐富了孔廟的傳奇文化色彩。

走過一道道門,經過一方方院落。院落都不是很大,但院內碑碣林立,古木參天,莊嚴肅穆。走到奎文閣時,導遊說原本是孔廟的藏書樓,後來曆代帝王為讚頌孔子,遂命名為奎文閣。其結構合理,堅固異常,在康熙年間發生的地震使曲阜“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巍然屹立。

過了奎文閣便是十三碑亭院,這裏是孔廟的第六進院落。十三碑亭始建於唐代,元代添建二座,清代添建九座,亭內存有唐至民國碑刻50餘塊,碑文多是皇帝對孔子追諡加封、拜廟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廟宇的記錄,由漢文、蒙古文、滿文等文字刻寫。整個碑亭布局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為都是經皇帝批準立的碑,因此又叫禦碑亭。

十三碑亭北,有五門並列,居中的一座名大成門,是孔廟第七道大門。“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讚頌孔子達到了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的至高境界。此處,五門大開,將孔廟分作三路:東為承聖門,內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為啟聖門,內奉祀孔子父母中路大成門,三門並立,左掖金聲門,右掖玉振門。

杏壇則是作為教育的象征而必須瞻仰的,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傳留有孔子手澤的“先師手植檜”等。

大成殿在杏壇以北, 門外正中有一匾額,上書“生民未有”。 “生民未有”匾,為清朝雍正皇帝所書,源於孟子讚孔子“生民未有盛於孔子也!”意思是說: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麵超過孔子的人。大成殿內正中供奉孔子像,其穿戴一如古代天子禮製。殿內正中是康熙皇帝題書的“萬世師表”和光緒皇帝題書的“斯文在茲”匾額。 殿內奉祀的不限於孔子一人,還有從祀的“四配”、“十二哲人”、“七十九先賢”、“七十七先儒”,崇聖祠還奉祀孔子上五代先祖先妣等,共計180餘人。可以說,奉祀的是以孔子為代表,包括曆朝曆代儒家思想繼承和傳播中的最優秀人物。難怪光緒皇帝題書“斯文在茲”匾額。

大成殿外擺著香案,燭煙縈繞,有古風之感。有心求學的人,都在此虔誠地跪拜。

沿大成殿後轉,又一座重簷大殿矗立,它是孔廟三大建築之一的“寢殿”(另兩大建築為奎文閣、大成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祠,殿內書有“聖聖先師夫人神位”牌匾。

聖跡殿位於寢殿之後,獨成一院,是孔廟最後的第9進庭院。孔廟原有反映孔子事跡的木刻圖畫,均改為石刻,嵌在殿內壁上,這就是為數120幅的“聖跡圖”。

聖跡殿內,迎麵是清康熙皇帝手書“萬世師表”石刻。字下正中為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孔子為魯司寇像”,左邊是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先聖畫像”,稱“夫子小影”,據說“小影”在孔子像中最真,最接近孔子原貌。右邊是吳道子畫的“孔子憑幾像”。

參觀孔廟畢,讓人感慨良深!世人仰慕尊敬孔子,在於他的學問博大精深,在於他對中國思想文化所作的巨大貢獻。我還感慨世事之變遷,唯真理永存!

孔府

孔府,我之前以為是孔子的府邸,其實孔府是孔子嫡長孫世襲“衍聖公”的衙署與住宅。

孔府大門兩旁明柱,懸掛著藍底金字對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

這副對聯為清代大學者紀昀所書。紀昀就是大名鼎鼎的紀曉嵐。這副對聯,在書寫時有點怪:上聯中“富”字上未加頭上一點,下聯中“章”字中間一豎一直通到“立”橫處。當地人給這種書寫一個說法,叫“富貴無頭”與“文章通天”。

進入大門,有石鋪甬道直通二門。二門之後有一道儀門,名叫“重光門”。這扇門平時都是關的。過去隻有帝王大典、迎接聖旨,或進行重大的祭禮活動,才在十三響禮炮聲中徐徐打開,極具威儀。叫儀門,一是體現了孔府的威儀,二是體現了對皇帝與皇權的禮儀。按封建王朝製度,儀門,隻有封爵的“邦君”才有權建築。

過重光門就是大堂,為當年“衍聖公”宣讀聖旨、接見官員、申飭家法族規,審理重大案件,以及節日、壽辰舉行儀式的地方。中間太師椅披鋪虎皮,紅漆公案,兩旁列朝廷一品大員儀仗。

在大堂之後,有一通廊與二堂相連。通廊內有兩條長板紅漆凳,這就是有名的“閣老凳”:當年明朝權奸嚴嵩被彈劾罷官後,曾想來求兒女親家孔府“衍聖公”來為他向皇帝求情,當他來到啟事廳後,啟事廳長官公然對他冷淡有加,不讓他入內,隻讓他坐在過廊的長板凳上等傳話。弄得大權旁落的嚴嵩在此坐立不安、頗為狼狽。去參觀孔府,切不要坐此板凳,以沾染晦氣哦。

孔府值得一提是有一幅畫在內宅門北麵,有一個照壁,上麵繪有一隻狀似麒麟的巨大彩色動物——貪獸。俗語講的“貪心不足天狗吞日”就是指的此獸。你看它四周的彩雲中全是被它占有的寶物,包括“八仙過海”中八位神仙賴以漂洋過海的寶貝,應有盡有。但它仍不滿足,仍然目不轉睛地對著太陽張開血盆大口,妄圖將太陽一口吞下,最後落了個葬身大海的可悲下場。此《戒貪圖》大約繪於明代,起始於多少代衍聖公已無從考證,但其用意卻非常明顯:告誡自己和子孫切不可貪得無厭。據說衍聖公請人在照壁上畫上《戒貪圖》的同時,還立下家規,每當衍聖公外出,路過照壁時,跟班的差人必須大喊一聲:“公爺過了。”從字麵上講,這句話是在向外通報公爺要出門了,而真正的用意則是提醒衍聖公到外麵後,切不可貪婪,一定要保持儉樸的家風和清廉的形象。

孔府內宅管理嚴密,連傭人也不讓隨便進,所以我們現在到孔府內宅牆外,還能看到從牆裏伸出來的一個石槽,好多人都不知道這是用來幹嗎的,其實是用來接水的。外邊的人不能進內宅,所以需要把水倒到這個石槽中,內宅裏的人再將水接到裏麵。

在孔府的後花園有一棵“五柏抱槐”,說是五柏,實則一鬆,由於年代久遠,或雷霹或電打,一鬆分成五瓣。這還不算奇,奇的是在五瓣之中又長出一槐。槐與鬆同根,五鬆抱槐不分彼此,但鬆槐秉不移,長生的長生,落葉的落葉,互不滋擾。

後花園有一幅壁畫也是奇觀:一條鄉間小徑彎曲著伸向遠方,路的左側像是一條河,右側則是一排高高的樹木。畫麵極其簡單。但奇怪的是無論人從哪個位置觀賞它,都正對著路的中央。很立體,運用了三維技術,命名為“金光大道”。

參觀畢孔府,我在想孔氏家族能得於源遠流長,除老夫子的庇護外,也與孔氏後人的做人清廉有關吧!

孔林

孔林,是孔家的墓地。據講,其名有兩層含義:一是孔子雖被尊為“至聖文宣王”,但畢竟非真正的皇家孫,所以其墓地不能稱為“陵”,但念及他的貢獻和地位,不亞於皇帝,所以取“陵”的諧音為“林”,以示對他的尊崇;二是其墓地柏樹等各種樹木密集,鬱鬱蔥蔥,故稱為“林”。無論是哪種說法,其實都體現了曆代王朝的人們對孔子的尊重和愛戴。

進入“神道”,此處距“至聖林”有一裏之遙,取自“以禮待人”之意。路的兩側是一排形狀各異粗細不同的圓柏。圓柏經曆了風雨的侵襲,長成了與眾不同的樣子:有扭曲著身子的;有樹心空了,但還有一側傾斜著生長的;有軀幹上突兀著一個又一個的樹瘤的……蒼勁,蒼涼,滄桑。兩側的樹數不同:左側是七十三棵,緣自孔子的壽命;右側七十二棵,喻指其七十二賢弟子。神道分三行:中間為皇氏一脈專行,兩側為文武百官隨從——可謂等級森嚴。走在帝王之路上,遊人如潮趕走了古老和隆重的氣息。遠遠的看到“至聖林”三個大字,最特別的是“至”字,第一筆少了那道“橫”。據說自孔子之後,在各方麵造詣再也沒有能超過他的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想,這也是曆代學者、大家對孔子的敬仰和對他的偉大成就的推崇吧。

進入院內,首先看到的是楷亭,上書“子貢手植楷”;旁邊則是一座碑,是子貢拜祭孔子的曆史紀念。相傳孔子去世前,遠在外地的子貢未能見到他的老師的最後一麵,心中悲痛不已,將手中的哭喪木植於墓地,並祈求上蒼:如果老師能夠原諒他,則此木成活。並以守喪六年銘愛師之誌。許是他的真情感天動地,此哭喪木在後來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相傳於明代因遭雷擊而,後又因此樹本身的木質特點而到了今天成為化石。奇哉!

孔子墓看上去如一隆起馬背,稱“馬鬣封”,是一種特殊尊重的築墓形式。

孔子墓前,上書“至聖文宣王”,孔子墓碑上的“大成至聖文宣王”的“王”字,那一豎很長,我們平視時看不到最後的一橫,這裏有個傳說,傳說乾隆來拜時,對“大成至聖文宣王”這幾個字不滿意,心想,我是“王”,你也是“王”,我這個“王”怎麽能拜你這個“王”呢?遲遲不拜。隨行的紀曉嵐看出了皇上的心思,就找了一塊石碑將這個“王”的下半部分擋了起來,看上去就成了“大成至聖文宣幹”,乾隆這才高高興興地拜了起來。

東邊是其子“泗水侯”孔鯉墓;前麵為其孫“沂國述聖公”之墓。這種墓葬布局形式叫“攜子抱孫”。俗話說“懷子抱孫,世代出功勳”,“父在子懷,富貴永遠來”。

孔子的兒子孔鯉,孔氏後人稱為二世祖。享年50歲,先孔子而。孫子孔伋,孔氏後人稱其為三世祖。他受業於孔子學生曾參,頗得孔子思想的真傳,著作《中庸》,以述父師之意。孔伋成為述聖,前繼承孔子,後通過門人傳給孟子。孔伋享年82歲。

孔鯉雖然沒有孔子、孔伋出名,但他臨前說的話廣為流傳,他對孔子說:你子不如我子,對孔伋說:你父不如我父。

孔林之墓錯錯落落的靜臥於草木之間。或簡陋,或富麗,在彰示著墓主的身份。

走出孔林,我回頭看了看,它靜穆地站在陽光下,看世事變遷。

作者簡介:秋韻,山東鄄城的一名兒科醫生,熱愛事業,熱愛生活。喜歡文字,喜歡旅遊。

壹點號心夢文學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0.5798s , 13674.125 kb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三孔指的是 三孔景區遊玩多長時間,機不容發網  

sitemap谷歌留痕

Top